为什么追求稳定的婚姻,最容易出问题
结婚时,选择的标准,不是情欲与激情,更
非爱与恋,而常常是安全感。
不仅长辈为儿女选择时如此,年轻人自己选
择时也常是如此。
结果是,婚姻相对稳定,但缺乏情感。
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,而这一个基石,普遍没打好。
婚后,因没有感情的滋养,也因为女性更缺乏安全感,导致妻子一方感觉到孤独。
于是去抓丈夫,去控制丈夫。
而丈夫则觉得,本来就缺感情基础,更不愿被
妻子紧紧抓住,那会让他重温幼时被妈妈吞没的噩梦。
所以丈夫要选择逃走,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、爱好或者其他女人。
妻子感觉到更加孤独无助,但她越抓,男人跑得越远。
等有了孩子后,妻子终于发现,孩子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弥补她内心的空洞。
于是,她开始抓孩子。并且,最好是个儿子
那么,儿子不仅弥补了情感空洞,还在相当
程度上弥补了丈夫的缺失。结果,她把儿子抓得更紧。
儿子被妈妈抓得很紧,那女儿呢?
若妈妈内心比较健康,则可能给予跟儿子同样待遇,也会被妈妈抓住。
但若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,则女儿容易成为妈妈的”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”的投射对
象,被妈妈厌恶乃至虐待。于是,造就了一个同样没有安全感,甚至内
心空洞更大的女性。丈夫逃离妻子时,会愧疚与不安,也担心后
院起火。
当发现儿女可以填补妻子内心的空洞时,他
也会将儿女推向妻子身边。所谓的恋母情结,在中国出现了变型:爸爸
甚至不与儿子竞争,而是迫不及待地将儿子
推给妻子,这样他就自由了。于是,他也参与造就了下一个自己
过去主要是重男轻女,现在则主要是男人想
逃离妈妈的潜意识的动力,导致做父亲的男
人不仅逃离妻子,也逃离女儿,与女儿的关
系也很疏远。这导致女儿即便在母爱一环上有所改善,但
在父爱一环上仍相当欠缺,于是女性对得至
异性的爱要更为绝望一些。
总结一下,即男孩得到母爱表面过多但质量堪忧,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被吞没创伤,这导致男孩不能表达情欲,并且会比较被动;女孩则得到母爱和父爱都比较少,容易有严
重的被抛弃创伤,而她们虽也有被吞没创伤,但比较少,所以相对男孩要主动很多。
4
这样的男孩女孩长大了,男孩抗拒表达情欲,抗拒亲密,同时被动;
女孩则不知情欲是何滋味,并因被抛弃的创伤,而对亲密有强烈渴求,但又觉得得不
所以,女孩会找容易掌控的男人,也即被动的男人。
于是,又重复了轮回的第一个链条夫妻之间缺乏情爱。
妻子想抓丈夫,丈夫想逃,这还不够
更要命的是,婆婆也想抓儿子,而对于妈妈,儿子意识上还不能逃离。
于是导致一个独特中国现象
儿子必须和妈妈黏得紧一些,不能逃离
儿子和妻子疏远,却成了可以接受的现象。
唯独妻子不能接受,但只能独自品味。
6
结果,婆媳关系就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战争,目的是争夺被动的儿子。
至于公公,已成了这个家庭中可有可无的个注脚,没有人争夺他。
除非他生命宽广而精彩,否则他在家庭中就是一个零。
婆媳关系中,谁都赢不了,妈妈毕竟不能
到儿子的情欲,妻子也得不到。
但男人的情欲总要去找一个地方安放,于
是,妓女或小三,就成了一个平衡物,而广
泛存在于重男轻女最严重的地区。
而做小三的女子,也常是在自己原生家庭中
得到爱最少的女子。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现象
更神奇的是,我听到一些故事,故事中的小
三,甚至是妈妈为自己儿子找的。
以上这些,只是我个人对听到的数千个人的故事的一种经验总结,不代表真理,也不会自以为是非常全面的说法。
欢迎其他朋友提供你们的想法。
虽然在专业上有自己的梦想,但我自己并不太想发明什么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疗法,我只想弄明白,中国特色的家庭和中国特色的爱情是怎么回事。
看到一个网友说,莫言只是写了中国的一些真实故事,竟然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,其实没有魔幻,只是纯粹的现实。
我写的也只是纯粹的现实,尽管有时被认为是魔鬼般的现实。
轮回中最遗憾的是,没有爱情。
和一个朋友深聊,她明白,已三十六七岁的她都没品尝过什么叫情欲,遑论爱情。
我则常想,若人生重来多好,要求不高,就从大学开始吧,18 岁的年龄,但有 38 岁的智慧,一定会有绽放的青春。
爱情象征着美好,情欲点燃的是生命活力。
哪怕爱情中不断受挫,但生命会是丰盛而绽放的。
没有体验过爱情,貌似像是外部世界缺了一块,其实是内心的火焰从未被点燃过的遗憾。
所以,在爱中的,大胆地去爱吧,哪怕被玫瑰刺得鲜血淋漓。
活出你的爱,活出你的生命。